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返家乡”侧记】(三):“返乡”之旅 双向奔赴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5日 11:08   编辑:王明蕾  核稿:夏娟  终审: 许锃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文学院团委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从“他乡”到“故乡”,发起自校园出发的“归巢”之旅,他们怀揣着知识与热情,重返家乡热土,在服务和建设家乡的火热实践中收获青春成长体验,主动担当作为,唱响青年时代之歌。

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发起后,文学院202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1班团支部积极组织,鼓励同学们回到个人成长的故乡热土,倾己所学、所能,在生动的实践中完成与家乡的双向奔赴。

李孟昕参加了六安市舒城县南港镇龙潭村“春节期间下乡慰问活动”,她身穿红马甲,传递着爱与温暖。面对老人时的一张张笑脸,对留守儿童的一句句温暖问候,一份份“健康舒城”的年历不仅送到了老人们的手中,更送到了他们的心里。正是那一抹鲜艳的红,是爱心的传递,是关怀的抵达。在这简单的互动里,藏着对老人的美好祝愿,也有着共建美好家园的期许。

王雪柔参加了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渔泽镇常村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微心愿”主题活动中,她积极参加微光组织会的各种活动,当“爱心妈妈”,对无人抚养的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关爱帮扶照顾,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不仅为孤寡儿童的健康成长添了一份温暖,更收获了个人成长的坚强与勇气,努力踮起脚尖,接过属于青年的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由“旁观者”到“建设者”,我们正在成为以坚定决心投身家乡建设的一份子,这令她倍感骄傲。

狄琳在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团结村村委会进行返乡实习,参与村内的一系列工作。通过对村中各项事务的深入了解,她逐步认识到家乡发展的不足,也在扎根一线的实践中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不易,她说:“不足与不易虽然并不美好,但却让我鼓起勇气。”为期近20天,狄琳把大半个寒假都倾注在家乡,克服清晨的困倦、应对各种不良天气,她主动到家乡重点道路进行交通劝导工作,疏通拥挤路段,保障了道路畅通,让更多的人在春节期间能够顺利返乡、访友,在这一过程中,她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青春体验与成长感受。

冯雨欣主动到黄山市歙县霞坑镇鸿飞村报到,她响应村委亮化环境的号召,打扫街道、清运垃圾,让街道面貌焕然一新;跟随村干部向村民普及防诈骗相关知识等活动,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也在与村民的交流沟通中提升了个人的工作能力。“返家乡”路上,她们正在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为家乡添彩,为基层注入活力。

杨丽文响应黄山市黄山区文化旅游管理局的号召,在“黄山七四七 盛世太平年”为主题的非遗民俗踩街活动(非遗正青春板块)中,她与其他40余名大学生一起,在春节前夕参加黄山区非遗传承班,沉浸式学习和体验各类非遗,并且在大年初一参加省级非遗“轩辕车会”的展演,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庆氛围中感受世界非遗中国春节的韵味和魅力,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厚植了家国情怀。

岳勤参加了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新时代文明中心举办的”带弟弟妹妹过新年”活动。她通过非遗剪纸、知识问答等形式,带着小朋友们一同沉浸式体验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浸润小朋友的内心并成长萌芽,也让新时代大学生有了一番别样感受,文化底蕴的厚重正托举着时代责任的接力棒完成交接,接下这一棒,我们再出发!

杨欣宇返家后,主动到家乡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美人岗社区报到,跟随社区开展一系列春节活动。为环卫工人分发米面粮油、走访慰问社区居民、宣传禁燃烟花爆竹、走访古镇博物馆等等。一次次的实践活动,收获的是满满的成长与体验;一次次的锻炼,对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努力,让她更加自信,也倍感骄傲。这次“返家乡”实践志愿活动,她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实打实的力量,让家乡焕发出了更加迷人的魅力与光彩。

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假期历练,更是一场青年与家乡的“双向奔赴”。文学院202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1班的学生们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用行动诠释了“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深刻内涵。未来,这股青春力量将持续涌动,为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文学院:李惠恩 呼婧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