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激发社区青少年儿童的科学探索兴趣,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明光市龙山社区行知学堂在社区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火焰掌”科学实验活动,吸引了社区内40余名小学生积极参与。行知学堂的“小先生”们担任指导老师,引领社区学生亲手点燃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活动开启,“小先生”先让孩子们对化学与物理的奇妙结合产生初步好奇,紧接着讲解“火焰掌”实验原理,用生动比喻将丁烷气体特性、汽化吸热、燃烧条件等晦涩知识转化为易懂内容,比如将丁烷汽化比作冰块融化,让孩子们瞬间理解物质状态变化。为加深理解,老师展示了丁烷气体模型与模拟燃烧动画,现场互动频繁,孩子们踊跃提问,氛围热烈。

实操环节,老师率先示范,严格遵循安全流程:在特制盆中倒入适量水,加入丁烷气泡液,搅拌均匀,让丁烷充分溶解形成不稳定溶液;戴上专业防护手套,将手浸入溶液浸湿,捧起饱含丁烷气泡的液体,脱离液面瞬间,气泡破裂,丁烷挥发与空气混合;用电子点火器远距离精准点火,蓝色火焰瞬间包裹手掌,震撼场景引得孩子们惊呼连连。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理解“燃烧条件”,老师还设计了一个对比小游戏:让孩子们分别尝试用干燥的手和沾湿的手捧起气泡液,观察点火后的差异。当干燥的手捧起气泡时,点火器刚靠近就听到“噗”的轻响,气泡直接炸开却没有形成火焰;而沾湿的手操作时,火焰能稳定包裹手掌2-3秒。“这就像烤棉花糖时,得让糖和火保持合适距离才不会烤焦。”老师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干燥的手让丁烷挥发太快,还没形成稳定燃烧就散了;水则像‘调节器’,让丁烷慢慢挥发,才能形成漂亮的火焰。”
随后,孩子们分组在老师一对一指导下操作。大家严守规范,从调配溶液、浸湿双手到点火尝试,每步都全神贯注。有小组因初次操作紧张,气泡洒落,老师及时安抚并耐心讲解;也有小组配合默契,成功完成“火焰掌”实验,兴奋得欢呼雀跃。
实验结束,老师组织思考讨论,引导孩子们思考实验中的能量转化、物质变化,孩子们纷纷分享感受,有的表示“像魔法师一样,原来科学这么好玩”,还有的感慨“学会了好多新知识,以后想当科学家”。
此次“火焰掌”实验活动,不仅使孩子们亲身感受科学的奇妙,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未来,龙山行知学堂将持续开展更多此类活动,为社区青少年儿童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助力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文学院:郭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