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坚定爱国报国信念,大力弘扬与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激发广大青年投身强核强国事业的热情,7月25日,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核”心“核”力,薪火相传宣讲团走进合肥市锦绣方兴社区翰林行知学堂,开展了以“核力碳达峰,助力碳中和”及“生活中的核辐射”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王欣宇和刘灿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与互动,带领学堂里的孩子们感受“两弹一星”精神的魅力,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爱国报国、关注核事业的种子。

图为王欣宇课前与锦绣方兴社区翰林学堂的学生们交流
活动伊始,王欣宇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为切入点,向孩子们生动解释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她提到:“就像我们平时吃零食,吃多了会不舒服,地球也一样,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多了,也会‘生病’。碳达峰就是让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再增加,像爬山到了山顶;碳中和就是让排放的和减少的温室气体一样多,达到平衡。”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比喻,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当讲到如何实现碳中和时,一位小朋友高高举起手,自信地回答:“我知道!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去掉温室气体,还可以用太阳能、风能这些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我妈妈之前跟我讲过。”孩子们积极互动、主动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这样的场景让宣讲团成员们十分欣慰。这不仅体现出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和中国核事业的高度关注,更反映出我国在相关知识普及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环保理念和核事业知识正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图为王欣宇在锦绣方兴社区翰林行知学堂宣讲
在介绍全球变暖的严重性时,王欣宇结合今年暑期的高温天气,让孩子们从自身经历出发感受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大家是不是觉得今年夏天特别热?出门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孩子们纷纷点头回应。她接着说道,很多地区因为高温发生了山火,冰川在不断融化,动物们的家园也受到了威胁。当王欣宇讲到“一旦到达气候临界点,生态环境的变化将不可逆转”时,教室里传来一声稚嫩而坚定的声音:“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环境呀!”这句童言稚语在课堂上回荡,深深触动了宣讲团成员的内心,让大家看到了孩子们对环境保护的真诚态度。

图为刘灿在锦绣方兴社区翰林行知学堂宣讲
随后,宣讲人刘灿开启了“生活中的核辐射”课程。“大家觉得辐射可怕吗?”课程一开始,刘灿便抛出这个问题,不少孩子纷纷点头,脸上露出些许畏惧。刘灿笑着解释道:“辐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听起来有点吓人,但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其实非常小,就像晒太阳一样,适量的辐射并不会伤害我们。”
接着,刘灿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辐射的监测体系、核电站的选址要求以及防线设计。她告诉孩子们,核电站的选址要经过严格的考察,远离人口密集区域,还有多重安全防线保护,确保大家的安全。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核技术的作用,刘灿从工业、农业、医学、安保、军事等多个领域举例说明。在工业上,核辐射能帮助查看地下油井的油水分布;在农业中,可用于无害杀虫和延长食物保鲜期;在医学领域,X光检查、CT成像等都是核技术的应用,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在安保方面,安检设备和人体扫描安检仪依靠核技术保障公共安全;在军事上,核技术能高效安全地检测爆炸物。

图为锦绣方兴社区翰林行知学堂学员绘制核技术的应用场景
听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后,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充分激发。“我觉得核技术还能用到宇宙空间探索!”“可以造核动力火箭,去更远的星球!”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了鼓励他们的创造力,宣讲团成员给孩子们分发了彩笔和画纸,让他们画出心中核技术的应用场景。不一会儿,一张张充满童趣的画作呈现在眼前,每一幅画都承载着孩子们对核技术未来的美好想象。

图为锦绣方兴社区翰林行知学堂学员绘制作品展示
此次宣讲活动,让锦绣方兴社区翰林行知学堂的小朋友们深刻认识到全球变暖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价值。相信通过这次课程,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知识牢记于心,逐渐理解并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刘灿和王欣宇不仅是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核”心“核”力,薪火相传宣讲团的成员,还是七彩课堂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她们在翰林行知学堂倾心付出,用生动有趣的讲解和真诚的互动,将“两弹一星”精神的种子播撒进每位孩子的心中。相信在爱的浇灌下,这些种子会逐渐生根发芽,让孩子们成长为乐于奉献、懂得互助,具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未来为强核强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学院:刘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