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文学院第三场“经典悦读”讲坛在锦绣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夏中义应邀作客讲坛,作题为《郑板桥:士人画品与“竹兰石”》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文学院院长何旺生主持,文学院师生150余人到会聆听。

郑板桥(1693-1766)是18世纪中华艺术史上的著名诗人暨大画家,“扬州八怪”的经典代表,其高贵的“士人画品”主要呈示为水墨“竹、兰、石”的清绝一时,流芳千古。夏教授指出,郑板桥画“竹兰石”之内驱力,是基于“善的脆弱性”,即针对“竹”为喻象的济世性人品之犀利,又对“兰”为喻象的遗世性气节之洁白有“双重忧患”:既忧前者“峣峣者易折”,又忧后者“皎皎者易污”,于是就用其峭石,既为“峣峣之竹 提供“靠山”,又为“皎皎之兰”提供“空山”,更是将其绘石(实谓“安魂之石”) ,当作鉴证自己已是中华艺术—心灵史上纪念碑式的冲天“柱石”,又可谓是对诱导古今君子如何超越“善之脆弱”的国粹伦理读本。
何旺生在总结中指出,夏教授的讲座诗画并举,文图互通,以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勾画了郑板桥传奇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其“士人画品”所蕴涵的济世情怀和高洁品格。这也启发我们要创作更多关注现实、关注民生、饱有大爱情怀的艺术作品,青年学子还应学会批判分析和解读优秀艺术作品的方法,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更应学习其中所呈现的高尚情操,增长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文学院)